piglei (@piglei) 's Twitter Profile
piglei

@piglei

程序员 / 《Python 工匠:案例、技巧与工程实践》作者 / GitHub: github.com/piglei

ID: 316395911

linkhttps://www.piglei.com calendar_today13-06-2011 11:40:59

1,1K Tweet

27,27K Followers

213 Following

piglei (@piglei) 's Twitter Profile Photo

博客新文章:《我看见的软件设计:胖瘦客户端》 piglei.com/articles/the-s… > 设计软件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、解决疑问的过程。设计者们面对一个需求,会产生许许多多的疑问,在这些疑问中,有一个看似幼稚,却直击灵魂的小问题:“业务逻辑(复杂度)放在哪?” 在一个新主题上做一些尝试,欢迎阅读。

piglei (@piglei) 's Twitter Profile Photo

做中文产品的人,有时有种奇怪的执念,就是按钮或菜单的文字,在字数上一定要保持绝对整齐。一个导航里的菜单,要么全两个字,要么全四个字,绝不混搭。 所以,经常会看到怪怪的场面。比如下面某软件的安装界面,“立即安装”下是“直接卸载”。但卸载就卸载,“直接”卸载算什么?真是宁可怪异,也要整齐。

做中文产品的人,有时有种奇怪的执念,就是按钮或菜单的文字,在字数上一定要保持绝对整齐。一个导航里的菜单,要么全两个字,要么全四个字,绝不混搭。

所以,经常会看到怪怪的场面。比如下面某软件的安装界面,“立即安装”下是“直接卸载”。但卸载就卸载,“直接”卸载算什么?真是宁可怪异,也要整齐。
piglei (@piglei) 's Twitter Profile Photo

逛豆瓣,在侧边栏看到某 AI IDE 的“不写一行代码”广告。犯了职业病,简单扫了下代码,发现函数注释和代码并不一致:注释提到“返回指定 username 的用户列表”,但实现是在根据 ID 查询单个用户。 另外,函数的裸 cursor 操作、SELECT * + 切片实例化(不健壮)也让人头秃。作为广告来说,感觉不太行。

逛豆瓣,在侧边栏看到某 AI IDE 的“不写一行代码”广告。犯了职业病,简单扫了下代码,发现函数注释和代码并不一致:注释提到“返回指定 username 的用户列表”,但实现是在根据 ID 查询单个用户。

另外,函数的裸 cursor 操作、SELECT * + 切片实例化(不健壮)也让人头秃。作为广告来说,感觉不太行。
piglei (@piglei) 's Twitter Profile Photo

接触一个新项目,我试过多次,通过跟 AI 对话来学习,过程很愉快、很轻松,但效果很难让我满意。有时会被 AI 的幻觉气笑,有时被看似有逻辑实则无脑的文字给绕晕。现在发现,还是老办法靠谱,就是低头读文档、翻代码、跑 Demo,慢、痛苦但效果反而好,有点“慢就是快”的意思。 不过,AI

piglei (@piglei) 's Twitter Profile Photo

股市曾给过我暴富的机会,但我当时只想着写博客。 22 年底,ChatGPT 问世,我试用产品后彻夜未眠,连夜写了篇博客,分析 AI 将对编程产生何种影响。几年后,跟朋友在饭桌上,我想起这件事,说,当时最该干的事不是写什么博客,而是立刻马上买入英伟达。 果然,比起钱,我还是爱这行手艺更多一点。

piglei (@piglei) 's Twitter Profile Photo

上厕所时没开灯,黑暗中,我隐约看到对面的小篮子有点奇怪,虽然它像平时一样挂在墙上,但高度明显不对。打开灯,我才发现是怎么回事。 这场景,真是像极了写代码时,明明调错了 API,却正常实现了功能。可以称之为一次 vibe hanging(啊,我真幽默!)。

上厕所时没开灯,黑暗中,我隐约看到对面的小篮子有点奇怪,虽然它像平时一样挂在墙上,但高度明显不对。打开灯,我才发现是怎么回事。

这场景,真是像极了写代码时,明明调错了 API,却正常实现了功能。可以称之为一次 vibe hanging(啊,我真幽默!)。
piglei (@piglei) 's Twitter Profile Photo

Vibe coding 给软件行业带来了一项重大改进,它极大地降低了“软件工程”的理解门槛。 从前,一个普通程序员,需要接手数个 Legacy System(读作“屎山”),经历无数次从痛苦到愉悦、愉悦回到痛苦的轮回,才能顿悟:“啊,原来软件工程是这么一回事!”,过程花费数年。 现在,通过纯粹的 Vib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