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liconLuo.eth (@siliconluodao) 's Twitter Profile
SiliconLuo.eth

@siliconluodao

学了3年临床,跑路到了物理系,最后又读了神经科学; 关注AI,科学社会学,web3。 擅长组织设计,搭建过一个自运转了6年时间的自治组织; . mfer #4854

ID: 1506017192487313415

calendar_today21-03-2022 21:17:48

310 Tweet

788 Followers

2,2K Following

SiliconLuo.eth (@siliconluodao) 's Twitter Profile Photo

把某个成本项控制到极低,挣的钱并不是线性的控制的成本,而是成本足够低的条件下,可以涌现出更多可以做和测试的事情,这个背后的非线性收益 账本不是线性的,不要被局部理性欺骗了,整体是非线性的

SiliconLuo.eth (@siliconluodao) 's Twitter Profile Photo

之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做知识付费,一直肤浅理解为,这是教育延伸 现在才深刻理解,因为这是绝佳的品呀 没有库存和物流问题、不需要压货,毛利100%(如果不算社群服务的话)

SiliconLuo.eth (@siliconluodao) 's Twitter Profile Photo

一些感受: 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核心原则,这个原则中途有段时间因为一些事情,动摇过,但是现在愈发坚定 在搭建团队中,越坦诚,越老实,越约束自己,主动透明信息,团队也会自发的更好 只要利益明确、各种规则明确合理、信息透明,大家有某种公共信任池(而非完全聚焦在个人身上)

SiliconLuo.eth (@siliconluodao) 's Twitter Profile Photo

最近学会的一个道理 成本是自己内部的事情,跟客户无关,也和报价无关。 客户关心的是报价vs价值(以及他不用你,用其他方的花费,即客户的成本) 你的成本是你的成本,是你努力做功降下来的;客户的成本是客户的成本,是市场综合决定的;客户的综合成本-你的成本是你的利润,是你做功获得的。

SiliconLuo.eth (@siliconluodao) 's Twitter Profile Photo

脸和屁股理论 如果和一个人相处很不开心,就会想象 是这个人本身就很恶臭;还是是我打开方式不对,刚好对着了他/她的屁股 每个人都有一张脸和一个屁股 重点是:他平时爱用哪侧对着其他人,自己的聊天风格爱往哪边贴

SiliconLuo.eth (@siliconluodao) 's Twitter Profile Photo

以前觉得共识很重要,现在发现相比来说,实在的契约更重要 或者说 共识支撑契约,契约支撑合作 只有共识,没有契约,那么合作中只会有扯不清的责任分散和拉扯 因为高大的事情,到了实际细节了,总是难以定义和说明白的,这样成本就很高了,契约可以解决这一点。

SiliconLuo.eth (@siliconluodao) 's Twitter Profile Photo

越来越发现,金钱流动好像电流一样,电流不取决于单点势能,而是两点间电势差 能收到的钱,也不取决于你的绝对实力,而是你在某个方面,相较于客户, 高多少 读书人总会(反省自己)陷入一个误区,总拿自己和头部人群比较,似乎某个方面总有可以改进的地方

SiliconLuo.eth (@siliconluodao) 's Twitter Profile Photo

和朋友交流清迈做数字游民感受👇 每个月2k的房租,一个单间 1k的日常饮食开销,路边一顿10元 当地不少西餐厅,一顿80左右 当地治安不错,很多白人 学英语靠和欧洲/美国等朋友们日常聊天 同时接一些part time的运营/市场的活,小牛回来后,待遇普遍也都很不错 旅游签证3个月

SiliconLuo.eth (@siliconluodao) 's Twitter Profile Photo

很早上半年写了一些关于组织搭建的心得,最近2-3个月,关于如何根据业务搭建一个组织,这次又有一些认知升级: 1) 第一步是拉清楚产品明细,这个是核心接口 2)第二步是拉清楚组织架构,一开始就拉清楚,并且假设最好是自己什么都不需要做(这样才有精力看着一线反馈 + 推进这个架构的落地)

SiliconLuo.eth (@siliconluodao) 's Twitter Profile Photo

最近学到的最大一课是 先水一下让流量进来,再干一下转化精准流量,得有个过程 做运营是这样,做人也是这样 我过去的问题是,太干了 我还是要让自己湿一下

SiliconLuo.eth (@siliconluodao) 's Twitter Profile Photo

组织的本质是,N个计算者,在一个博弈模型下,去共同博弈/计算一个大任务 Web3的价值是,tokenomics提供了行政组织提供不了的博弈规则,解耦合了计算任务 LLM这类AI的价值是,提供了人之外的计算者,降低了对人这个计算节点的需求和要求

SiliconLuo.eth (@siliconluodao) 's Twitter Profile Photo

经典互联网里,社交平台和内容平台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 也许早几年,两者还有一些关系,比如公众号之于微信 但是随着算法推荐的出现,两者就基本上完全分开成两个不同的概念了。 事实上打的也不是不同的场景和用户时间 但是Web3里,如果我们认可这样几个假设:

SiliconLuo.eth (@siliconluodao) 's Twitter Profile Photo

老爸和老妈的区别体现出来了 因为准备申请创业休学,我需要拿到家长签字(哎 这么大人了,还需要家长签字才能往下走呢,学校这规则挺 sb 的)

SiliconLuo.eth (@siliconluodao) 's Twitter Profile Photo

挣人力成本钱是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? 一开始好像觉得并不光荣,尤其我现在在做的事情是,借助详细的 SOP 来降低专业度要求,挣的钱是,借助 SOP 所聘的人 和 不需要 SOP 的人的时间成本差价 这好像没有什么技术含量?